繼之前幾篇婚禮攝影中的作業筆記以後,感覺最後應該再加上跟色調方向有關的一些東西比較完整,尤其我本身是比較重視這個部份,在我自已婚禮攝影的作品中,顏色等於是我的簽名,於是整理了一個我的Color Zone System。
拍過新娘的照片不適合做這種demo講解,在網路上抓了張Jennifer Lopez這張照片來示範,選擇JL是有原因的,因為她在美國我在台灣,她的經紀人應該不會跨海來找我討肖像費用,更何況台灣在世界地圖就綠豆這麼大而已,就算真的來找,能不能找到台灣還是一個問題,頂多泰國找完以後就會放棄了。
另一點是拉丁系的膚色比較不像白人那麼的白,勉強跟台灣人比較接近,拍攝時很標準的曝光和顏色,雖然看起來應該有使用棚燈,但光線打的很自然像一般飯店房間採光,構圖是臉孔的部份佔畫面的比例多,這樣在後製處理的差異也比較明顯。
以下開始:
在我自已的Color Zone System裡分為L.F.A三個組別,分別解釋如下:
L組(Lucien Style)
我最常用的處理方法,是我和研究最久的結果,也是我婚禮攝影作品主要的色彩方向,其它變化幾乎都是由這個基礎去做調整,因為在不斷的修正之後,無論用閃燈/自然光/室內/戶外/逆光....都能使用這種處理方式,經由不同光線得到的色調雖然不盡相同,但在人物的質感和顏色的層次都是接近的。
No.1
在輕微但可視的偏色中強化整體的顏色和質感,調整時儘可能的把膚色與背景色分離出來,讓人感覺得到色調上的變化又不會太誇張。
No.2
上一張的Plus版,整體的色彩方向是相同的,但在偏色中持續強化每一種色彩的深度,也因為如此對光線的要求會比較嚴格一些,例如婚禮現場吃到太多七彩霓虹燈光線的時候就不適合。
F組(Female' Style)
我偶爾會使用的方式,通常是在構圖太接近,但我又捨不得刪去其中任何一張照片時,會轉換這個方式對照片做另一種詮譯,在畫面的呈現有一種比較“輕“的感覺,“而輕“這個字又是女生最喜歡聽到的,屬於比較女性向的一種調整方式,在婚禮攝影的市場中這種輕色調很受喜愛。
No.3
用一層矇瓏的偏色覆蓋整個畫面,如果是使用大光圈拍攝,畫面的柔和感覺會很舒服。
No.4
70~80's年代的fu,舊色調有很多種
它應該是一種懷念有一種溫暖的味道
像是長大離家多年後回到老家的感覺
不能像恐怖片裡走進30年前失火的瘋人院廢墟那樣
No.5
國外比較常見的焦糖牛奶色,偏離現實色彩是比較多的
基本上已經不管人物皮膚的質感與細節如何,主要是在看畫面整體色調和人物的協調性。
A組(Artist' Style)
顧名思義是偏藝術類型,處理起來都是比較花時間的,雖然一開始也許只要五秒調亮度對比或曲線就可以做到90%的相似度,但後面可能要再花500秒去處理出那10%的差異,加上這類型照片要很在意細節的部份,不論在光源和化妝背景等等都會格外要求,所以婚禮中我極少會去做這個類型的處理。
No.6
以俗稱300壯士色調的菸草色統一整個畫面,再隨便畫了幾道刮痕合一層掉漆壁紙的材質
這層掉漆壁紙同時也是“我的婚禮攝影秘笈“網頁用的背景材質
我想到上次朋友的fb上面開了刮片的話題
我隨口回應了一個十年前的刮片做法
結果贏得了路人替我按了20幾個讚
可我常常很認真的留言也不到5個讚
真有種情何以堪的感覺
No.7
B&W always get BMW -- Lu.Lai / WPINA協會資深評論家
中文的意思是:照片一黑白就藝術
翻譯和字面完全不同,信雅達的最高境界
至於為什麼會有BMW??據該評論家表示,歷史上高價的藝術照片幾乎都是黑白照
而這些照片任何一張都可以買一部BMW
將Ansel adms的zone system應用在人像上的硬派黑白照
當然這跟安老提出的zone system差很多
可是一講到他的名字再夾幾句洋文,照片質感立刻上升500個百分點
報價也可以多5塊錢
No.8
最後是歐美的時尚風格,這種色調在拍攝時的打光與光圈控制佔很大的因素
原圖的拍攝目的顯然不在此,在後製時光澤與細節的呈現多少會有所限制
老外都很喜歡做日光浴所以會帶一點古銅色的光澤
尤其LZ是拉丁美女,本身的膚色和五官就很適合這種處理
在統一的色系中強調皮膚光澤和細節,白話點說就是讓原本平淡的皮膚變的油亮
這種照片只要看得到毛細孔感覺就很時尚,很適合賣鑽錶或者名牌包
當然,拍健生中醫診所廣告的十八銅人也很棒
留言列表